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从中西历史看盛衰兴亡》节选
时间:2015-03-21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文章作者: 【 字体:  】 打印本页

  中国文化是内倾的,西方文化是外倾的。西方文化精神总是倾向于求在外表现,这种表现主要在物质形象上。这可说是“文化精神之物质形象化”。其长处在具体、凝定、屹立长在,有一种强固性,也有一种感染性。一具体形象矗立在前,使人见了,不由得不受它感染,因此这一种文化力量相当大。但亦有缺点。既成了一形象,又表现在物质上,成型便不容易再改。换言之,不是继续存在,即是取向毁灭。而且物质形象由人创造,但创造出来后,却明明摆在人外边,它是独立自存了。它虽由人创造,但没有给人一种亲切感。它和人,显成为“两体”的存在,而且近乎是“敌体”的存在。而且物质形象化有其极限,发展到某一高度,使人无可再致力,它对我们乃发生一种顽强的意态,使人发生一种“被压迫”、“被征服”的感觉,而那种感觉又是不亲切的。因此物质形象之产出,固由于人的内心生机与灵性展现,但到后来,它可以压迫人,使人“灵性窒塞”,“生机停滞”。因此文化之物质形象化,到达一限度,衰象便随之而起,而且也不容易再盛。

  讲到中国历史的发展,似乎没有一定型,至少是不倾向某一定型而发展。亦可说,它没有一个客观外在具体而固定的物质形象,可作为其历史文化的象征。因此,中国文化转像是新陈代谢生机活泼。姑举历代首都为例,远从商朝有沫邑,这一首都也有几百年历史,并相当富庶与繁荣。接着是西周镐京,也是几百年。秦代咸阳,体制更大。……各朝代各首都的物质建设,都极伟大壮丽。读《洛阳伽蓝记》《长安巷坊志》等书,可见一斑。西方学人对此甚感兴趣,只要有物质具体证据,如殷墟地下发掘,如最近长安古城遗迹发掘,以及其他古器物,他们都认为是那时代文化水准的无上证明。但在我们,历代首都,一个接一个地毁灭,在今天去游洛阳、长安,真有铜驼荆棘,黍离麦秀之感。俯仰之间,高天厚地,一片苍凉,文物建设荡焉无存。但国脉不伤,整个文化传统依然存在。

  ——钱穆《从中西历史看盛衰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