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满仓
勇士,在艰险中奋斗,与强敌厮杀,即便失败,其有目共睹的勇气也能得到人们赞誉。他们败,败得壮烈;死,死得光荣。还有一种人,敢于向己方阵营内不合理的东西发起挑战,这种挑战则可能被误解,甚至遭到惩处而送掉性命。他们深知这种挑战的危险性,但为了心中的大义和真理,他们义无反顾——这种牺牲精神需要更大的勇气,他们更是真正的勇士。
这种真正的勇士,战国时就有过一位。
公元前269年,秦国攻打韩国,韩王派人向赵国求救。赵国著名的将领廉颇和乐乘都认为,“阏与道远险狭,很难救援”,只有大将赵奢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唇亡齿寒,韩亡必定对赵不利,而且阏与之路既远且狭,赵军与秦军相遇,就像两只老鼠斗于穴中,勇者胜。赵王便令赵奢领兵救韩。
秦军见赵国出兵救韩,立即分出兵力迎战赵军。赵奢却下令安营扎寨,固垒自守,不许进军。他还下了一道军令:“有敢以军事进谏者,立斩不赦!”当时,秦军已渐渐逼近,赵军中有将士不顾军令,建议赵奢火速出兵。赵奢以无视军令之名将其斩首。于是赵军中便不再有人敢谈军事。
赵军按兵不动,坚持了二十八天。秦军见状,便放松警惕,下令全力进攻韩国阏与城。这时,赵奢认为时机成熟,下达了进攻秦军的命令。赵军兵士们卸去铠甲,轻装前进,昼夜兼程,两天一夜后,在距阏与50里的地方安下营寨。秦军主将这才发觉上了当,立刻带领大军前来进攻。
赵军中有一个名叫许历的军士,这时前来向赵奢进言。赵奢非常震惊,他没想到军中还有敢对军令明知故犯者。他想听听这个许历究竟想说什么。许历说:“秦军因为发觉中计而恼羞成怒,这次前来,其势凶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避免我军阵形被冲散。一旦我们被冲散,必败无疑。”赵奢认为许历正说中了自己疏忽的地方,立即接受意见,重新部署兵力。许历说:“将军已立下军令,有以军事进谏者斩,请您按军法将我处置。”赵奢只是表示,等打完仗回到邯郸再说。此时许历又说:“将军既然暂不处置,我还要再进一言。阏与地势,唯北山最高,但秦军不知据守这个制高点。先占北山者胜,后至北山者败。请将军速派人抢占北山。”赵奢对许历的见识赞叹不已,索性令他带人占领北山。就在许历率军抢占北山之后,秦军也来到北山脚下。许历带兵居高临下攻击秦军,势如破竹。同时,赵奢率领赵军主力对秦军发动了进攻,前后夹击,杀得秦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阏与之围遂解。
至于许历,在阏与之战后当然没有被惩罚,而是受到赵奢举荐,被赵王封为国尉。
得知强秦攻打韩国,廉颇、乐乘都不愿意前去救援,赵奢却从“唇亡齿寒”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张救韩,并亲自带兵出征,这的确有胆有识。在与秦军对峙的过程中,他给敌人制造出坚守不出的假象,使秦军放松了戒备,然后出其不意,也的确有勇有谋。比起廉颇、乐乘,赵奢算是勇士。
而许历,则是比赵奢更有胆识的勇士——甘冒杀头的风险对主将的疏忽提出建议。诚然,赵奢为坚决贯彻麻痹秦军的战略意图,制定“有以军事进谏者斩”的法令是必要的,但战略意图虽然正确,战略部署却不见得毫无瑕疵。在已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在众人慑于军令威严而噤若寒蝉的气氛中,许历的进言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样的勇士,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