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精气神”——记重庆市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发短信”四大活动" /> 互动交流
中文English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农历 本月22日大暑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提振“精气神”——记重庆市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发短信”四大活动
时间:2009-05-27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文章作者: 【 字体:  】 打印本页

  一些久违的文化经典,正以出人意料的广度和热度在重庆流传: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市已有3300万人次参加了“红歌”传唱;去年12月出版发行的《读点经典》丛书,很快成为流行的“口袋书”,前5辑已累计发行80余万册;“讲故事”活动启动一个多月,故事从重庆人民大礼堂讲到了居民小区和农家院坝;“红言颂”短信累计上传12391条……重庆市先后推出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发短信”四大活动,正以波澜壮阔之势在巴山渝水间展开。

  “唱红歌能唱出昂扬正气,读经典能给人思想启迪,故事和短信能让人小中见大。这些活动的蓬勃开展,犹如绿色的氧吧,提振了全市人民精气神。”重庆市的主流媒体如此评价道。

  “红歌”——提气提劲的“精神氧吧”

  2008年5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考察调研学校工作时,倡议在全社会形成高唱红色经典歌曲的热潮。

  就在一个月后,6月30日晚的重庆市体育馆,全体市级党政军领导以及老同志代表,与2600余名市直机关干部一起,共同参加“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重庆市市直机关迎‘七一’歌咏会”,拉开了重庆传唱“红歌”的序幕。

  “一首红歌一面旗,一支红曲一把号。”许多党员干部认为,“红歌”是“最好的人生教科书”、永不变质的“精神食粮”,全体市级领导带头唱响红色歌曲,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革命传统教育”。

  重庆市纪委一名参加合唱的干部说,当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时,就感觉唱出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从激昂的旋律和慷慨的歌词里,领悟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和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

  不久后,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市委宣传部起草的《关于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的意见》,向全市人民首批推荐传唱27首革命历史歌曲和18首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经典歌曲,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在重要纪念日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

  为推广“红歌”,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编辑出版了《经典歌曲》第1辑,首批45首红色经典歌曲纳入其中;《重庆日报》集中一段时间每天在重要版面刊载3首红色经典歌曲及其词曲作者、历史背景;重庆电视台卫视频道开辟红色经典《每日一歌》,在黄金时段滚动播放一首红色经典歌曲。此外,一批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组成一支支教歌小分队,把对红歌的热爱和演唱技巧传开来……

  全市40个区县纷纷行动,唱红歌成为重要纪念日的“标志”,大型红歌演唱会此起彼伏好戏连台。目前,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纷纷通过举行“红歌会”或“红歌赛”、印制红歌手册、制作红歌CD、建立红歌网站网页、开辟红歌专题专栏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红歌的思想内容,推动红色歌曲的广泛传唱。

  一位市民表示:“传唱红歌,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森林重庆、健康重庆一样意义重大!森林是重庆人的生命氧吧,红歌是为山城人民提气提劲的精神氧吧!”

  “经典”——励志养身的“维生素”

  今年年初,一本名为《读点经典》的小书成了重庆市许多党政干部随身携带的“口袋书”。在这本每月出版一辑的小书中,包含了古今经典语录、散文、诗词等。该书一出版,不仅在党政干部中备受好评,更受到了普通市民的追捧。从第三辑开始,《读点经典》登上了重庆书城销售排行榜榜首。

  这套丛书的出版,源于薄熙来的一次工作调研经历。他在调研中发现,重庆当地某些干部的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匮乏,个别区县领导甚至对一些经济术语一问三不知,一些干部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升。

  2008年11月,重庆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提出,在全市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今年2月24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把阅读经典作为人生追求、职业责任、生活时尚,还提出要创新形式,把经典阅读打造为重庆的文化品牌。

  如今的重庆,从机关到学校再到普通市民中间,处处可见诵读经典的场景。在这场以《读点经典》为先导、政府大力推动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党政机关把阅读经典与树立公仆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企业把阅读经典与发展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学校把阅读经典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今年年初,以“风雅颂”和“天地正气”为主题的重庆市大中小学经典诵读晚会的举行为标志,“读经典”活动在重庆掀起第一轮高潮,其后,各种极其富于感染力的晚会、深入浅出的经典讲座在巴渝大地遍地开花。

  阅读经典是该市继传唱红歌之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一位机关干部这样比喻:“网络文学就像豆花,很刺激,也很新鲜。但经典名著是豆干,才耐吃。”这些“耐吃的豆干”,已成为青少年成长励志、市民和机关干部修身养性的高效“营养品”。

  “故事”——强身健体的“思想钙片”

  故事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经验的积累。讲故事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迄今为止人类仍然普遍接受的启蒙艺术。小故事蕴涵大智慧,今年3月30日,重庆市“讲故事”活动首场故事会在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姜昆、王刚等表演艺术家精彩演绎9个小故事,感动了3000余名现场观众。

  4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政故事会在巴南区花溪镇红光社区开展,来自巴南区的几位民间故事大王,用自己创作的故事向居民宣传反腐倡廉。这场社区故事会,拉开了由重庆市纪委主办的“廉政故事大赛”序幕。据了解,今年重庆市纪委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主动融入全市开展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发短信”四大活动当中,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讴歌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勤廉兼优先进典型,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该市纪委从4月份起通过媒体向全国征集廉政故事,将在今年6月份举办“廉政故事大赛”,并评选出“廉政故事大王”。

  “我们从去年起就组织了廉政故事宣讲团到各个机关、企业、社区进行宣讲,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营造了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巴南区纪委书记匡毅说,不同于以往的廉政报告会或宣讲会,“讲故事”从小事入手,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重庆市民间故事特级讲述家熊祥君,根据惩治共和国首贪刘青山、张子善这一真实事件创作了“毛主席驱虫”的故事,深受听众欢迎。他说:“讲反腐倡廉的故事,大家都很爱听。”

  “短信”——醒目养眼的“滴眼露”

  “昨天,偶收到一条署名为‘薄熙来’的短信,短信中这样写道,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辟,很实在,也很提气。阅读短信后,觉得特别来劲,倒不是因为这条短信署名为‘薄熙来’,其实偶也清楚,这条短信并不是薄书记发给我的,但在众多黄色搞笑短信充斥的情况下,能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格外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像流行歌曲满街飞的时候,能听到那些红色经典歌曲,让人特别提劲。”前不久,网友“冰雨”在论坛上发表了上述一段感言。

  这位网友所说的“昨天”,就是今年的4月28日,这一天,在命名为“红言颂”的重庆市“2009年第二届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启动仪式上,薄熙来发出了大赛的第一条红色短信。据了解,截至5月13日,红色短信累计上传12391条,转发478737条,参与人数170678人次。其中以1600万次转发量而荣登“最受群众喜爱的红色短信”榜首的,就是薄熙来亲自创作的这条短信。

  1600万次的转发量,凸显了市民对红色短信的喜爱。一位文化学者表示,“红言颂”活动紧紧抓住了现在人群离不开手机的现状,找准了红色文化和现代通讯的切入点,让红色文化和红岩精神在山城1300万手机用户的“掌上”绽放和传承。

  5月13日,首个“红言”短信创作传播中心在重庆市渝北区正式成立。目前,该中心首批聘请了包括机关干部、高校教师、大学生等在内的30名人员定期创作红色短信。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精神之根,对于一座城市则是灵魂和力量。“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发短信”四大文化活动推开以来,每次都让重庆人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如今,激情红歌唱响了整个山城,醉人书香弥漫在整个山城;越来越多的山城人从街头巷尾的小故事中领悟着大道理,从穿梭往来的红色短信里感知着时代强音……重庆有了精气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崭新的面貌,去创造山城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纪检监察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