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元氏县铁屯村村民冯占国要打一眼井,急需使用炸药,然而购买手续相当繁琐,他跑了几趟县城都没有办成。无奈之下,他来到村里的村民事务代理室寻求援助。代理室派一名熟悉相关情况的村干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需要的炸药买了回来。冯占国由衷地对记者说:“以前遇到这种事情,求门子扒窗户也不一定能办成,现在张张嘴就办好了。代理室可是帮了大忙!”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个别村民对农村干部情绪由“敬你、怕你、离不了你”变成了“不偷不抢不怕你,生产经营不靠你,有了问题就告你”。河北省元氏县委充分发挥大多数村干部比普通村民政策法规水平相对较高、办事程序比较熟悉的优势,提出了以村为单位,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实行首问负责、一室受理、全程代办、无偿服务的村民事务村干部代理工作机制。
村民事务代理室以村两委干部为主体,同时吸收村里群众威信高、法律观念强、热心公益事业的“能人”组成志愿者队伍共同承办。代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急需办、却又不会办或自身办理有困难的事情,需要上级组织协调解决的信访诉求,法律允许代办代理的其他各类事项,通过收集诉求、登录审核、组织交办、承办登记、具体承办、办结反馈以及重新办理等程序为村民办理各项事务。
村民事务代理制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树立了干部新形象。铁屯村党委书记阎胜联告诉记者,2004年村里建立代理室以来,共接待村民咨询2300多人次,代理各类事项842项,办结率95%以上。元氏县槐阳镇党委书记钱聚平说,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没有了硬性任务的要求,一下子难以适应。代理制推行后,村干部通过为群众代理急事、难事、忧愁事,增强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村民们也通过一件件实事感受到了变化,对村里的工作更加支持,对村干部更加信任。
代理制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元氏县委书记李义增说,这一做法还化解了基层矛盾,促进了县域的和谐和稳定。南呈村村民史贞喜和王金元在过去农业税征收过程中与村干部发生矛盾,对村里的工作一度采取抵制态度。前不久两人想办理五保户的申请,又怕村干部不给办。代理室的工作人员知道后主动找有关部门联系,并按规定进行了办理。二人深受感动,开始主动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李义增介绍,现在全县208个村全部建起了代理室,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1.3万件,涉及农民近10万人次,今年以来县里没有发生一起赴省以上集体上访,赴县、市个人上访同比下降了30%。
石家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云峰在接受采访时谈道,当前依然存在不少影响农村和谐的因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合理诉求没有得到及时、根本的解决。要让群众满意,实现社会和谐,就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干部的“民本”意识,畅通为民服务渠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资金服务上来,村民事务代理制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今后要让农民主动把代理室当作第一倾诉对象,自觉地在第一时间到代理室提出诉求,最终实现农民群众依法有序地向上反映问题、申请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