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忠诚卫士:肖德富 |
——记中铁十八局集团二公司党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肖德富 |
忠孝不能两全时,舍后者而取前者,你可以说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情怀;原本置身危急之外,却为国家利益毅然赴难,舍己为人,你可以说这是共产党员必然的选择;但当一个人面临绝症的威胁,仍能以其一贯的坚忍遏制住求生的本能。我们不能不惊问:这是一个怎样优秀的党员?又是一个怎样优秀的干部?面对死神,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第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肖德富竟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施工企业找活难,干活难,盈利更难。这病反正治不好了,在北京看病费用太高,还是回唐山治疗……” 闻讯,公司全体员工心痛落泪之余,纷纷追忆老肖20多年来以满腔热血认真履行职责并书写一个模范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胆忠诚———自1984年肖德富随部队集体转业当年就任纪委副书记后,他一直从事纪检工作,直到 2005年退居二线,先后21次被集团公司、总公司、铁道部、天津市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优秀领导干部等荣誉称号。为表彰肖德富的突出成绩,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党委于今年7月21日隆重举行表彰大会,授予他“国有企业忠诚卫士”的光荣称号。 “国有企业忠诚卫士” 本报记者 范青安 通讯员 雷 力 姜书范 伍 振 忙碌与劳累,构成他生命的节拍 2005年12月22日,肖德富在体检时被诊断为胆囊癌晚期。 “他这病是累出的。一定要用最好的药,到最好的医院为他治疗!”集团公司领导明确要求。 提起肖德富这累出来的病,公司纪委的同志都记得这样一件事:一次,肖德富带人乘公共汽车到西南片工点检查指导工作。途中,突降暴雨,一道30多米宽的洪流阻断了道路。考虑到推迟行程要耽误晚上的工作,老肖顾不得司机和同行乘客“等水消下去再过”的劝告,把行李包往肩上一扛,试探着蹚水走了过去。之后他又踩着稀泥步行8公里路程赶到项目部,当晚准时召开了有关会议。 因忙于工作,他去过临潼但没看过兵马俑;他先后四次去重庆,却从没去过那里的著名景点看过;2001年,他两次到老家四川省广汉县调查案件,却没能看一眼亲朋好友;甚至连母亲病重、岳母病危、儿子结婚,他也无暇顾及。 1981年9月,老肖还在部队服役,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雨席卷川东地区,组织决定派出慰问组慰问受灾军属。作为一个慰问小组的组长,老肖在从成都赶往南充的路上,接到老家来信:“母亲病重,房子注水,墙壁坍塌。”一想起父亲过早去世,是母亲一把泪一把汗拉扯兄妹四人长大成人,无声的泪水湿润了老肖的脸颊。此时此刻,他多想顺路回家看看年迈的母亲,可念及其他战友的亲属可能面临同样的危难,肖德富硬是强忍着泪水坚定地踏上了慰问的征途。 半个月后,当肖德富一路风尘赶回家中才得知,神志早已模糊不清的母亲为等见他最后一面,硬是在病床上苦苦熬了十多天,每天都在昏迷中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就在见到儿子的当天晚上,老人家含笑九泉,年仅59岁。自古忠孝难两全,面对母亲的遗体,肖德富痛哭了整整一夜,他只能用不尽的泪水来弥补几十年未尽的孝道。 2001年,肖德富的独生子结婚。临近婚期,儿子给远在西安出差的父亲打电话:“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结婚需要操持的好多事情我自己也不懂,这儿也没有咱家的亲戚,您是不是可以提前回来啊?”他说:“爸爸忙,一时回不去,结婚就简单点吧,爸爸争取提前一天回去!” 绝症与病床,挡不住他工作的脚步 由于长时期的忘我工作,肖德富病倒了。对此,大夫十分困惑:这种早该发现的病症,怎么会拖到现在才上医院? 听着大夫的话语,一旁的妻子早已泪流满面,儿子和儿媳妇更是失声痛哭。 其实,早在2004年4月,肖德富在一次体检时,就发现胆囊底部增厚,为此专门做过一次胆囊手术摘除。手术后,医生告诫他,一定要注意及时复查。可从医院出来后,他似乎立刻将医生的话忘得一干二净,又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 2005年4月,肖德富退居二线,任公司巡视员。 对于他退居二线,妻子非常高兴:这下可好了,老肖再也不用没日没夜工作了,可以好好养养身体了。晚上,她专门为丈夫多做了几个菜,想好好庆贺一下,希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明天我就要去北京,大都项目部的好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抓紧!”没等肖德富的这句话说完,妻子的心已凉了半截。 2005年9月,公司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他主动担任一个督导组的组长。就在这期间,他的腹部开始阵痛,有时连稀饭都吃不下。 2005年12月底,肖德富病情日趋严重,饭菜吃不下,连走路都开始摇晃,这时他才决定到医院治疗。 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老肖是胆囊癌晚期。 躺在病床上,他依然牵挂着自己曾经分管的工作,不时打电话询问工作进展情况。每每看到他在打电话,妻子便以泪洗面哽咽地说:“老肖,咱对得起党,对得起企业,现在你就安心养病吧!” 丈夫笑着说:“没关系,我的病一定会好的!” 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肖德富出现梗阻性黄疸,需要做引黄手术。遗憾的是出现了手术感染,造成肝囊肿,他不得不在医院进行抗炎治疗……如此一来,老肖的体质更虚弱了。 2006年4月6日晚上,肖德富穿戴整齐,在妻子和儿子的搀扶下,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缓缓走到办公桌前,用一只手支撑着身体,另一只手抚摸着桌上的办公用品,许久,许久……然后,他让妻子在旁边扶着自己,开始清理物品。他把私人用品和公物分开,让儿子将他自己的东西收好带走,把公家的东西整理、放好。而后,他从一摞记事本中抽出一本交给儿子。儿子打开首页,几行字映入眼帘: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做完这一切,他在妻儿的搀扶下走出办公室,走下楼梯,走出办公大楼,缓缓地回头凝视着那熟悉的办公大楼,眼中噙着泪花,喃喃自语道:“再见了,我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再见了,二公司,我亲爱的家……” 无怨无悔“黑脸”人生 本报记者 范青安 通讯员 雷 力 姜书范 伍 振 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是他一生的追求肖德富是一个视“维护公司和职工利益”为生命的人。 2003年,公司进行新一轮工资改革。在公司常委会上,肖德富提出将公司领导的工资降低200元,给科级干部提高100元。对此提议,有人表示反对,但他坚持认为,科级干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经过一番据理力争,最终常委会同意了肖德富的意见,将原来的工资方案进行了修改。 会后,有人问他:“肖书记,您这样跟领导据理力争,恐怕不合适吧?”他说:“这是我的工作职责,不存在合不合适。”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肖德富身上还有很多,公司选拔任用干部,企业经营决策,只要是他认为不合适的,他都会果断站出来反对。 公司董事长刘洪德说,二公司这么多年在决策上没有大的失误,与肖德富等同志坚持原则有直接的关系。 公司曾与迁西一单位签订了120套汽车坐垫购销合同,对方却想方设法多收了40套的钱。事发后,公司多次派人要钱未果。闻讯,老肖主动请缨讨债。对方听说这次来了个纪委副书记,先来软的,把老肖请到当地一家有名的饭店,并首先拿出400元钱做诱饵:“肖副书记,一点小意思,请......”对方话没说完,就被顶了回去。见软的不行,立刻冲进来一个手握尖刀的恶徒,大叫大嚷:“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不然,老子叫你走不出迁西!”老肖也毫不示弱,“那好吧,咱们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肖德富迅速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紧紧抓住对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非法活动的问题,顺利要回 6720元货款。 肖德富常以一句俗语自勉: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2002年,53岁的肖德富临危受命,出任北京大都项目债权债务清理领导小组组长。当时,大都项目管理不善,债务高达7000多万,债权达到5000多万,官司不断,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压力。面对这一现状,许多人都不愿意前去处理,但肖德富为了公司的利益,为了广大员工的利益,他接受了这项任务。 十多年的账单,整整垒了一屋子。为了理清账目,掌握主动,肖德富手拿一个放大镜一头扎进账堆里。 对一些非常棘手的债权,肖德富想尽各种办法,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他说:“企业的钱是大家辛辛苦苦赚来的,能要回一分是一分。” 北京某民营企业因在密云县开发滑雪场失败亏了本,便对大都项目部完成的工程拖着不决算。怎么办?如起诉,因自己手续不完备,可能变得被动。为此,肖德富想尽各种办法,最终为企业挽回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对一些拒不讲理的业主,肖德富则果断予以诉讼。几年间,光为大都项目部就打了80多次官司。一把年纪的老肖,也因此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业余律师。 从2002年到2005年,肖德富所带的工作组共清理大都项目债权5400多万,清理债务6800多万,有效地化解了大都项目的风险,为公司挽回了4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赢得了公司上下的佩服。 大家说,肖书记是二公司的功臣。 秉公执纪,是他无悔的选择 2000年,纪委在开展效能监察时发现某项目经理涉嫌贪污受贿。这名经理原来也是一位纪检监察干部,公司第一个案件就是这名经理牵头查办的,并且与老肖一起工作多年,两人感情很好。 初步了解到这位同志的问题后,老肖皱紧了眉头。从不在办公室踱步的他,那天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最后,他决定亲自到该项目部摸清真实情况。 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个个问题露了出来。老肖果断决定,对此人立案检查,并很快查清了这名经理受贿、贪污共计7万余元。最终,该经理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因为严厉打击腐败,肖德富“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躲在阴暗角落,采取卑劣手法对他进行报复,有的打恐吓电话,有的砸他家的玻璃。他的妻子在小区路南铁路边种菜,被人从身后卡住脖子,正好一列火车经过,凶手才仓惶而逃。他妻子昏厥一个多小时,幸好被人发现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 面对诸如此类的威胁,肖德富从不畏惧退缩。他一方面叮嘱家人注意自我保护,一方面坚决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在他任职期间,先后共查处了46起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40多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6名党员干部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处分的人员中,科级以上干部达20人。 肖德富对受到诬告错告、受了委屈的同志,也敢于为他们主持公道,为他们撑腰作主,还他们一个清白。 公司一名副处级干部因严格管理、照章办事,得罪了个别人。这些人怀着报复的心理写匿名信告状。接信后,肖德富立即着手调查,查清真相后,及时为这位干部澄清了事实,并对他的事迹在全公司进行了宣传,以弘扬正气。 俗话说,民心是秤。本着教育人、挽救人的初衷,肖德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每次党委委员选举,他都以高票当选。 肖德富患病后,一名曾经违反企业纪律被肖德富及时查处挽救过的人员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去病床前看他,这位同志拉着肖德富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他说:“肖书记,您真是个好人!” 安于清贫,是他心中的最高品格 肖德富说,一次放纵可能使你丧失原则立场,一件礼物可能使你忘记党纪国法。因此,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 一次,他调查某物资采购员,此人见来者不善,私下提出将老肖家的电器、家具全部换新,被肖德富严词回绝后,又拿出3万元现金送到肖德富的办公室,结果连人带钱被推出了门外。 在严厉拒绝腐蚀的同时,肖德富也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家谋取方便。1990年,在老家四川务农的弟弟一路颠簸赶到唐山,希望他能给找个活干。他说:“你没什么技术,给你找个活干我也不放心,你还是回去吧。”弟弟在他家里耗了一个星期,他也没有答应。苦于生计,弟弟独自外出打工,结果路遇不幸,留下了弟媳、侄儿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弟弟的不幸给肖德富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为了安慰弟弟在天之灵,2004年,肖德富拿出自己的积蓄为侄子买了一套家具和一台当时在全村最时兴的纯平彩电。 老肖的独生子肖登攀大学毕业后分到公司门诊部工作。门诊部效益不好,有时连基本工资都难以发放。有人提出把登攀调到条件待遇比较好的唐山市工人医院,他始终不同意。他说:“别调了,调了人家会说‘咱靠手中的权、单位的钱办私事’,这样影响不好,还是靠孩子自己奋斗吧!” 妻子陈国玉,1984年随军转业,长期在职工食堂做饭,每天早上4点上班,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老肖又经常出差,登攀只能跟着母亲早出晚归。看到陈国玉拖儿带女非常不方便,有领导提出给他妻子安排一份清闲的工作,他也始终没答应。 安于清贫,知足常乐。1998年,好多普通职工家里都换了大彩电。肖德富作为一名公司领导,家里却一直看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2000年,公司分房,按照级别,肖德富可以分到面积大一点的房子,但需要交10多万元。拿不出这么多钱的老肖本已打算放弃,但鉴于公司领导一再劝阻,他只好向别人借了5万元。 有人嘲笑肖德富:“辛辛苦苦几十年来,买房还借几万元,人家空调换几代,他家还买电风扇,你说寒酸不寒酸。”听了这些笑话,肖德富也编了一段顺口溜回应:“艰苦奋斗几十年,不为索取为奉献,心底无私天地宽,凭着工资把家安,心安理得笑开颜”。 |